' /> 北京利斯达新技术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新闻

国内车企“竞赛”无人驾驶 涉足智能交通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11] 关注度:[2695]

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轮式移动机器人……无论叫法如何,智能汽车掀起的研发热潮已经不可阻挡,与此同时,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也在智能化的高速路上展开了激烈的竞逐。

    根据业界的定义,无人汽车的专业技术表述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的汽车。

    谁领风骚

    撇开目前互联网巨头大举进军智能汽车领域不谈,先来掂掂国内车企的“斤两”。从时间上看,曾经生产了新************辆汽车的中国一汽,如今再度率先投身“互联网智能汽车”技术研发。

    2006年,一汽集团和国防大学合作研发,在红旗旗舰车型基础上完成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样车。让中国汽车工业大开眼界的是,2011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下,一汽红旗HQ3无人车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

    2015年起,一汽开发第二代智能互联产品,在继承一代产品环境感知传感器、线控底盘、发动机、变速器基础上,增加通讯模块和线控转向模块,以实现可视范围手机招车、汽车自动行驶、全自动泊车、全自动跟车驾驶等迭代功能。2015年4月,中国一汽在上海车展上正式发布了“挚途”技术战略,向外界交出了一份立足未来十年的一汽互联智能汽车技术战略规划,并成为国内首家以实车展示互联智能汽车技术的汽车企业。根据一汽集团的互联智能汽车“挚途”战略,其自主研发的智能互联驾驶系统中,手机叫车、自动泊车(包括垂直和平行车位)和编队跟车功能有望于2018年搭载在下一代的红旗H7上。

    进入2016年,长安集团无人驾驶技术实力引发了业界极大关注,上市公司长安汽车担当重任。据介绍,长安汽车制定了“654”智能化战略,即打造六大体系平台、五大核心技术,分四个阶段逐步实现汽车从单一智能到全自动驾驶。目前已掌握智能互联、智能个性化、智能驾驶三大类60余项智能化技术,特别是结构化道路无人驾驶技术已通过实车性技术验证。

    记者从公司方面获悉,2016年4月,其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将从重庆出发,沿高速公路驶向北京,参加北京国际车展。这次长达近2000公里的由南至北的实地路试,将使得长安汽车成为中国首个实现长距离无人驾驶的汽车企业。按照集团的规划,未来5年将斥资40亿元用于无人驾驶等前瞻科技的研发。集团目标是,2020年全自动驾驶产业化应用。

    技术分级

    在业内,对无人驾驶的境界是有技术支持划分的。根据资料,目前大致分为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被称作“常规的驾驶员辅助系统”,技术是车道偏离警告、正面碰撞警告和盲点报警系统等。这些技术能为驾驶员在驾驶时提供必要的信息采集,在关键时候,给予清晰的、精确的警告;第二层级是“半自动驾驶技术”,技术表现为紧急自动刹车,紧急车道辅助等。在驾驶员得到警告后,仍然没能做出相应措施时,这些半自动驾驶系统能让自动做出相应反应;第三层级是“高级自动驾驶系统”,能在驾驶员监控的情况下,让汽车提供长时间或短时间的实现汽车自动控制行驶;第四层级是“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也就是在没有驾驶员监控的情况下,汽车可以完全实现自动驾驶。

    据业内称,在自主品牌车型的高配置车型上,目前基本都带有“常规的辅助驾驶系统”,因此,第一层级已经普及;而“半自动驾驶技术”处于积极普及的过程之中。显然,第三和第四个层级属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资料显示,这一系统包含了精密传感技术,比如雷达技术、红外技术以及图像技术、车联网技术等多方面。其中,红外技术现阶段识别度只能达到70%,而其他技术的识别度和感应度还没有达到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都安全可靠的程度,这些都成为目前全球产业内技术研发的攻关难点。

    国内汽车厂商确立的全自动驾驶产业化应用时间,多数定格在了2020年。这或许与国家政策相关。

    《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